您所在的位置: > 主页 > 云南企业新闻网 > 教育 > 正文
如何将经典作品“翻新”为喜闻乐见的本时代文本?《给孩子的西游记》指出明路来源: 日期:2020-08-04 16:10:59  阅读:-

    【百道编按】近日,后浪出版公司推出了《给孩子的西游记》。作者孙智正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掉原著的语言硬壳,展露其新鲜有趣的核心,塑造了全新的版本;丰富的情节、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表达帮助孩子降低经典小说的阅读门槛,让孩子可以轻松一口气读完这部大部头名著。本书一经推出,就获得诸多好评。孙智正是如何“翻新”经典作品,让其变成小读者喜闻乐见的本时代文本呢?百道网专访作者孙智正、责任编辑陈志炜。

    如何将经典作品“翻新”为喜闻乐见的本时代文本?《给孩子的西游记》指出明路

    《【锺叔河、樊登等推荐】给孩子的西游记(全四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吴承恩,原,孙智正,改写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近日,后浪出版公司推出了《给孩子的西游记》,本书自觉承担着将《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再翻新的责任感,对原版《西游记》进行了再创造与改编,使“西游记”露出了崭新的面貌:去掉了原著小说的语言硬壳,展露其依然新鲜有趣的核心。

    强劲的故事进展、个性鲜明的人物、插科打诨的对话、丰沛多汁的细节、易读的口语化表达……这些在原著的基础上的个性化改编,降低了孩子阅读经典小说的门槛,让孩子一口气读完这部大部头名著。本书推出后,获得了诸多好评。如知名出版家锺叔河评价:“《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和想象,可算好的儿童书了;但它毕竟是五百年前的著作,也不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它的内容未必全合适儿童,文字未必儿童都易懂,所以改写为“童话本”也是很必要的。”那么,孙智正是如何“翻新”经典作品,让《给孩子的西游记》成为小读者喜闻乐见的本时代文本呢?百道网专访作者孙智正、责任编辑陈志炜,他们一道为我们讲述该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如何将经典作品“翻新”为喜闻乐见的本时代文本?《给孩子的西游记》指出明路

    作者孙智正

    思维火花碰撞,凝练本时代的“西游记”版本

    《给孩子的西游记》最初的书名是《孙悟空和如来佛》。谈到书名的演变,责任编辑陈志炜介绍,拿到孙智正的初稿以后,他按常规做法,通读了吴承恩与孙智正的版本,接着才开始一校。校对时,他读到孙智正版的其中一段,感到很有趣:八戒说,落水的师父该改名叫“陈到底”。唐僧出家前本姓“陈”,这样的称呼既有趣又接地气,还非常的贴切。但读吴承恩的版本,因为创作时代与现在隔得太远,时代的隔阂和语言的变迁,使得读者很难直接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更不用说年龄更小的读者,而孙智正的版本则恰好迎合了小读者的阅读需求。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都有一个特点——世代累积型。每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被反复言说,反复书写,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呈现。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代一代变化下去。孙智正的版本其可贵之处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翻写更接近原著,更有趣味,而不似那些过分缩减或添加过多意味的版本,这是它的一大优点。在陈志炜看来,名著翻写不应太把孩子当孩子,塞进太多教诲的内容。

    “之后,我又想到孙智正在扉页写的献词——给孙阔,也就是他的儿子,既然作者原本就是献给自己儿子的,同时翻写的态度又那么纯净、严肃,不如我们就把这套书定位成给孩子的书,改叫作《给孩子的西游记》。”陈志炜解释道。

    受到启发后,思路一下子被打开,陈志炜便把原作拆分成了四册,向插画师撒旦君约稿绘制了长卷,整套书从版式到装帧,从孩子的角度去设计,但不会因此而降低各方面的要求,极尽所能贴合孩子的审美需求。同时,本书还配备了121集的有声版。在编校过程中,他又请了许多孩子试读,收获了不少意见,在成书时都有体现。

    该书正式出版后,孙智正把书作为礼物送给了儿子孙阔,插画师撒旦君也拿着书作为睡前故事给孩子讲,不少文学界的师友都向陈志炜表示,拿到书后,孩子一口气读完了,这也让他倍感欣慰。

    翻写《西游记》,从语言到精神内核的更新

    在作者孙智正看来,《给孩子的西游记》是对原作的一次翻写。正如吴承恩的《西游记》,在他的版本之前,还有多版其他作者写的“西游记”,可以说吴承恩也是在翻写。

    此次“翻写”,是面向孩子、给孩子写的西游记,在这方面,孙智正有着他自己的独特经验:他曾先后在儿童教育和青少年教育杂志工作多年,进行了多年的儿童文学的创作。在他看来,“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有共通的地方。当然,亦有一些区别。他认为首先是字面的差别,“儿童文学”不能有太多儿童看不懂的字词,并且在情节和三观上,不能超越儿童的认知范围太多。但也不能过于局限而要有适当的超越,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在此书的创作中,他尽量保持原著里独特向上的情节和精神、保留原著中的童真和诙谐的民间趣味。在他看来,“西游记”实际是四个书迷上西天找书看,师徒四人为了寻找“真理”,不惜跋山涉水、远渡重洋,一路斩妖除怪,终于找到了“真理”。这样的精神内核,直到今天仍能鼓舞人心。另一方面,他又对那些应该摒弃的封建价值观进行更新和转换,放弃了原著中过于“黄暴”的情节、累赘的重复的诗词、过于残忍的描写和叙述等等。

    此外,他十分注重语言的表述,遣词造句、三观的表达也会选择在他看来更适合儿童的方式。写作中,他常常研究如何把诗词翻成有趣、通俗的简、浅、显的白话,又要保留一些“古气”;又使用轻快的短句,将故事用鲜活的当代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阅读起来没有“字障”,享受故事,受到乐观、向往真理的精神的熏染。

    “当然,当我用新的语言去重述了西游这个故事时,它必然已经是一部新的《西游记》了。我希望能提供一版新的《西游记》,让大家多一个选择。”孙智正说。

    有趣、不定义,这个版本的《西游记》打动人心

    孙智正版本的《西游记》之所以动人,在于它的不定义。陈志炜表示,孙智正老师从事写作多年,出版过不少作品;本书的主编朱岳也从事写作多年,为动画电影做过编剧。至于陈志炜本人,他在小学便读过吴承恩的《西游记》,有过小说的创作经历。这些阅读和写作的经验,使他们本能地知道,“西游记”的题材最吸引人的部分在哪里、原初的快乐在哪里。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读的书能有用,最好读完以后对成绩提升有明显的帮助。但文学,或者语文,是很难这样的。当孩子长大后会发现,学习固定的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所有内容。趁着孩子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寻找本真的快乐,这很重要。”陈志炜说道。

    比如“三打白骨精”这一篇,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或许阅读理解题可以强行塞入固定的解释,得到一个答案,但那毕竟与阅读天性相违背。在《西游记》里,吸引人的并不是道理本身,而是那些生动幽深的细节,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唐僧与悟空间的误会与和解,悟空对唐僧的爱与怨,妖怪的狡诈与邪恶……那些丰富、形象的细节,随处可见的幽默,使得《西游记》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孙智正进一步举例:“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孙悟空”。人类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会随着自身认知的发展,永无尽头和止境。就算脱离长远历史,从个体而言,不同的人读同一本西游记,在不同时期对孙悟空的理解也会变化,孙悟空的形象会真正地“七十二变”。故而孙智正希望人们不要用一种或某几种看法去限定对孙悟空的理解,只有这样,孙悟空的形象才会越来越立体和丰富。

    抱着这样的理念,在《给孩子的西游记》里,孙智正没有归纳道理,他开放地处理主题,重心落在展现人物上。他将不属于人物或情节的东西弱化,让人物重新成为人物,归还属于他们的本性。如书里的孙悟空,他本领高强、不畏强权、不要富贵,他勇敢、乐观、开通,比他的师父唐僧更早地看穿了一切,但仍旧奋勇地追求真理。

    这样有趣、生动的《给孩子的西游记》,接下来会如何推广,帮助更多读者知道它呢?面对这个问题,陈志炜老师表示,他们将会尽力把这本书传递到它的受众群体中,如请孙智正老师做一些采访,安排直播活动,让人们更了解他的创作理念,他们也将会和一些亲子类的kol合作宣传,一起推广这本书。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林千惠)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